花都汇航拍图。 资料图片
一年半的生态修复,“长”出了一座生态公园,市区城北的“花都汇”生态公园在2016年为扬州处理建筑垃圾作了很好的探索。而在扬州市区,像“花都汇”这样 “变废为宝”的区域还有不少,七里河公园、文昌路西延、南部快速通道等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都是就近利用工程渣土堆成,实现建筑垃圾“变废为宝”。9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建筑垃圾管理和利用情况工作评议动员会。从今年9月上旬至明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将对建筑垃圾管理和利用工作展开专项评议,让扬州的建筑垃圾管理和利用工作更加顺民心、合民意。
(资料图片)
部门表态
评议“四步走”,做到“两不误、双促进”
“此次工作评议分四个阶段, 9月上旬准备阶段、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调查阶段、10月下旬的评议阶段、11月至2024年4月的整改反馈阶段。”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副主任陈跃告诉记者,评议工作调查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和环资城建工委组成,成员还包括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业组代表等。
记者了解到,除了市城管局、住建局、公安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交通局等部门单位开展自查自评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单位、各县(市、区)关于建筑垃圾管理与利用情况的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台账。
此外,评议工作调查组还将实地察看建筑垃圾管理和利用工作推进情况。通过新闻媒体、人大网站公布评议内容,并采用开通公布电子信箱、走访等形式,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最终评议工作调查组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并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评议,接受询问或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当场公布测评结果。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态,接下来将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各县(市、区)及市直各相关部门加强配合,落实责任,认真参加调研座谈会,真实反映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
城管、住建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也纷纷表态,通过评议会,听到不同的意见,找出工作中薄弱环节,更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使建筑垃圾管理和利用工作更加顺民心、合民意,“作为此项工作的负责部门,会进一步统一思想,细化研究制定迎评方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各个层级和相关人员,妥善处理好日常工作和评议工作的关系,做到‘两不误、双促进’”。 通讯员 翟学龙 记者 陈洁文
工作评议
加快推动扬州“无废城市”创建
在扬州城北,一处占地200多亩的茅山垃圾填埋场,通过生态修复、综合利用,如今成为扬州市区一处永久性“绿色资产”、一处园艺体验和休闲生活的生态休闲园区,2018年获批国家3A级景区,从垃圾填埋场变身为网红旅游景点,它就是“花都汇”生态公园。家住“花都汇”周边的市民告诉记者,“环境的改变,幸福生活的变化,其实就在身边、就在脚下。”
在广陵区李典镇的一家企业内,工人们正将建筑垃圾材料运送到制砖线和蒸压陶粒混凝土隔墙板线,这些“骨料”经过处理便可得到各式砖类和陶粒板, “吃”进建筑垃圾,“吐”出建筑材料,产品销往区内及周边区域,广受好评。2023年,扬州市最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投产,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变废为宝”的项目投运至今,已累计利用处置建筑装潢垃圾60万吨,项目二期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5亿元。
建筑垃圾管理和利用,关系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为加快推动扬州“无废城市”创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工作遵循。此次,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建筑垃圾管理和利用”开展工作评议,不仅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种监督方式,也是支持和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改进工作的有效途径。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爱祥指出,“建筑垃圾,是老百姓身边很容易‘看得见、摸得到’的问题,是市容环境的污染点、市民投诉的热点、城市管理的难点……”而建筑垃圾管理和利用工作评议专项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需要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