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共振长三角】常州:产业协同 创新为翼 长三角“中轴枢纽”站上最强风口
编者按: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五年来,这块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携手共进、同频共振,作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的生动表率。为立体展现长三角城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取得的成绩,央广网江苏频道联合上海频道、安徽频道、浙江频道、宁波频道,推出系列报道《同频共振长三角》,通过视频、图文、海报等形式,与您共同见证长三角五年之变!
央广网常州9月7日消息 在长三角,哪个城市拥有位于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两轴链接、十字交汇”的独特区位优势?答案是常州。
(资料图)
6月19日,2023世界新能源博览会在常州启幕,近200家新能源上下游企业齐聚一堂,共谋发展。从2019年起连续四年举办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到2023年首次举办“世界新能源博览会”,五年来,常州工业经济加速“换挡超车”,亮出了“新能源之都”新名片。
7月21日,常州发布最新统计数据,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25.4亿元,同比增长7.0%,为全年冲刺“GDP万亿之城”打下了坚实基础。从五年前GDP刚满7000亿,到如今冲刺万亿,常州的城市能级再上新台阶。
打造“新能源之都”,冲刺“GDP万亿之城”,环环相扣,而这背后,是常州站在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强时代风口。向左,常州全方位融入上海都市圈,经济交流合作越发紧密;向右,常州金坛、溧阳融入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同城化成效显著。更关键的是,随着常泰长江大桥建成时间的日益临近,常州与泰州、盐城等苏中、苏北城市的距离也进一步拉近。左右逢源、南北贯通,常州,这个长三角“中轴枢纽”已打通“任督二脉”,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速通道。
交通先行 建设长三角“中轴枢纽”
常州、泰州,隔江相望。在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的一家新材料企业,记者见到了来自泰州黄桥镇的小伙儿张鑫。张鑫说,他有很多泰州老乡在常州工作,但目前两地在通行上还不太方便。“虽然直线距离很近,但是,开车回家的话,要绕道位于镇江和泰州之间的泰州长江大桥,时间差不多要1小时40分钟,还是比较远的,所以我一周才回家一次”。
不过,张鑫告诉记者,他的通勤问题很快会有大的改善,在常州和泰州之间,一条全新的跨江大桥——常泰长江大桥正在加速建设中。“等常泰长江大桥通车后,我回家只需要50分钟左右,可以缩减一半的时间,这样我就可以白天在常州上班,晚上住回泰州,真正享受同城化生活。”
据了解,常泰长江大桥工程位于泰州长江大桥与江阴长江大桥之间,大桥路线起自泰兴市六圩港大道,跨长江主航道,经录安洲,跨长江夹江,止于常州市新北区港区大道。
7月27日,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大节段钢桁梁双悬臂架设正式开始,预计2024年5月主航道桥将实现合龙。中铁大桥局集团常泰长江大桥CT-A4标商务负责人杨震介绍,“常泰长江大桥是常州打造长三角交通中轴枢纽的关键项目,集高速公路、高铁和普通公路三种过江方式于一体,建成通车后,将帮助常州打通南北交通大动脉,进一步放大常州的交通区位优势,推动跨江融合发展。”
南北方向迎来零的突破,东西方向,常州与上海、南京之间的交通网络还在进一步加密。在已有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的基础上,沪宁沿江高铁的建设也已接近尾声。沪宁沿江高铁在常州设有金坛、武进两个站点,预计9月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届时,常州各区县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除了人员出行,货物流通同样重要。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如何利用长三角区域内的海港资源,让企业生产的产品运往世界各地?
常州的“打法”是在传统的公路运输基础上,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做强海铁联运,通过铁路集装箱,借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出海。
“‘常州-上海港’海铁联运已经成为江浙沪地区最稳定的海铁线路,连续4年为江苏省内发运量最大的线路,发运量占上海港海铁联运总量的20%。2023年起在原有稳定运行1班/天,已提升至运行2班/天。”常州市物流产业集团多式联运分公司副总经理壮波介绍说。
以交通促交融,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生长中的长三角“中轴枢纽”,为一体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产业协同 实现一体化集群发展
交通互联互通,只是常州建设长三角“中轴枢纽”的第一步。产业分工协作、密不可分,才是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要义。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
汇川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常州武宜南路296号,与理想常州生产基地一路之隔。汇川新能源是国内第一家获得ISO26262体系认证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零部件供应商,其电控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仅次于比亚迪和特斯拉,在零部件独立供应商中排名第一。公司副总经理任亮介绍,“常州项目一、二期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电机、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430万台(套)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汇川新能源汽车总部在苏州,生产基地放到了常州,对此,任亮坦言,“除了常州优质的营商环境,最重要的就是常州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聚度”。
近年来,常州依托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取得了先发优势,构建起“发储送用”产业生态闭环。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整车制造方面,常州拥有以理想、比亚迪为龙头的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产业覆盖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10多个领域;动力电池领域,目前已形成“以溧阳金坛为两大核心、其他区域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拥有生产及配套企业130余家,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首位;充电设施方面,常州本土企业星星充电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充电设施运营商,建设运营充电桩合计超过38万台,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
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集聚发展,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方面,我们拥有规上企业超过600家,其中动力电池是我们的优势产业,2022年整个产业规模约占全省二分之一、全国五分之一,长三角地区的一些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像上海的特斯拉、安徽的蔚来、浙江的零跑,都用到常州生产的电池。”常州市工信局先进制造业推进处处长仲雅芬介绍。
当下的长三角,通过各个城市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形成了体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征的“4小时产业圈”。
“从目前长三角的新能源汽车的城市布局来看,常州正好处于中心区位,加之常州在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常州势必会有更大的竞争力。”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武表示。
创新为翼 赋能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常州从制造业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若要说起产业发展的短板,则是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缺失,科研对实体产业的创新升级驱动力不足。不过,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这一问题也迎刃而解。
在常州新北区华山路的一个创业孵化基地,记者见到了磐石电气创始人梁磊。梁磊介绍,磐石电气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智能货架/柜、智能仓库等。这些产品采用了重力、位移、视觉、RFID等传感器技术,并加入了物联网软件平台的应用,从而帮助客户实现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提高管理效率和业务水平。
“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技术难题。这时候,我们就会借助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强大的研发优势,来帮我们合力攻克核心算法方面的难关。”梁磊说。
记者了解到,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由浙江大学和常州国家高新区合作共建。研究院依托浙江大学技术及人才优势,建成10个研究中心,与企业联合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14个、联合实验室9个,先后孵化企业78家。
在常州,科研力量赋能产业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年6月5日,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总部大楼在常州新北区正式启用。该创新中心成立于2022年3月,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州市人民政府、常州国家高新区共同打造。
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益小苏告诉记者,“我们把碳纤维创新中心放在常州,主要是因为常州有着较好的碳纤维产业基础,是国内最早布局碳纤维产业的城市之一,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工信部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我们看重常州的产业链、市场规模以及服务能力。”
创新中心聚焦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及其在航空航天、清洁能源、双碳与可持续发展等5大战略领域的应用,重点攻克先进碳纤维、高性能与多功能复合材料、全生命周期评价与循环应用等5类关键技术,“一方面,我们要解决我国现阶段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卡脖子’困境,另一方面,我们想通过技术引领,带动常州本地的中小企业发展。”益小苏说。
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园区、企业的合力推动下,创新的氛围在常州已经越来越浓。常州市科技局发展规划处处长姜辉介绍,常州正着力打造“一核、一园、一室、三中心”,“具体来说,‘一核’是指以常州科教城‘创新之核’为示范引领,‘一园’是指打造中以常州创新园开放创新生态样板,‘一室’是指推进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建设,‘三中心’是指支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清洁能源材料、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3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并积极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通过体系化创新力量的建设,强化重大创新平台策源功能,打造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文旅互融 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
常州,不仅是工业明星城市,旅游业同样发达。2022年11月,在“常州·XIN体验”文化旅游(上海)推广周上,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盛蕾特别出镜向长三角游客发出邀请,“常州常州,常来走走。”
常州的旅游市场,在长三角地区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本身并没有发掘出恐龙化石,却“无中生有”打造出中华恐龙园这样一个地标性旅游IP。今年夏天,中华恐龙园又是一片欢乐海洋。不仅白天游乐项目受到热捧,晚上的夜公园也是人潮涌动。
景区负责人王凯告诉记者,“截至7月31日,度假区整体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0%。长三角地区游客整体占比近70%,其中,常州本地游客占比12.77%,排在第一位,后面城市依次为上海、苏州、无锡、南京、南通、泰州等。”
从最初的一日游,到现在的二日游三日游,如何让游客在常州有更多的停留时间?对此,王凯表示,一方面,中华恐龙园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旅游资源、形式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景区自身也启动了“大恐龙园”战略,即实现“东扩、西拓、南征、北上”的全方位文旅赋能,全力支撑常州文旅中轴建设。“其中东扩是指在景区东部,东方侏罗纪一期——恐龙星球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建设中。恐龙星球将严肃的防灾避险主题与新奇游乐体验完美融合,并将与度假区已建成区域联袂成片、东西联动,释放旅游区聚合效应。”
常州文旅的另一个支撑点在溧阳。近年来,溧阳依托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溧阳1号公路”等核心IP,不断擦亮文旅品牌,让“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成为溧阳的鲜明特质。
2021年,溧阳旅游又多了一张新名片。当年4月,长三角一地六县(即江苏溧阳市、宜兴市,浙江安吉县、长兴县,安徽广德市、郎溪县和上海市白茅岭农场)文旅联盟在溧阳发布了“长三角之心”文旅线路,溧阳成为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
从中华恐龙园、天目湖,到春秋淹城、东方盐湖城、嬉戏谷,一个个高品质文旅景区,再加上南大街古运河步行街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等文旅新业态作为补充,常州串点成线,在中吴大地布下了一盘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棋局,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的“名号”也越来越响。
把握风口,乘势而上。五年来,常州在“532”发展战略指引下,交通、创新、产业、生态、文旅“五大中轴”已渐次成型。展望下一个五年,无论是新能源之都建设,还是“两湖”创新区打造,都将进一步助力常州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中轴样板”。
常州,能量满满,奋力争先。
上一篇:仪征探索“云”新路发展数字经济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