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度假
多点发力 让科技馆“常开常新”
来源: 中国江苏网     时间: 2023-08-28 11:21:45

这个暑假,省内不少科技馆迎来客流高峰。8月20日一大早南京科技馆门口就排起了长龙,当天2万张门票几乎约满。随着全社会日益关注科技发展,科普需求也不断增强。各地科技馆能否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常开常新”吸引更多人?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展陈上新,新体验创造新需求

神奇的木屋舞蹈、倒置空间里旋转的巨型仙人掌、叮咚幽谷中多维音乐体验……近日,国内首创互动式感官科技艺术体验展“超感世界”亮相南京科技馆,30余项大型科学艺术装置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资料图)

南京科技馆馆长张志强介绍,将不断丰富内容供给,让来馆观众有得看、有得玩,获得新体验。今年暑期,该馆引进“大江行地——多姿多彩的长江生命”巡展、“超感世界”沉浸式科技艺术体验展、“步天歌·星河之梦”天文科普巡展三大临展,新建“MR元宇宙乐园”“眼健康科普体验中心”“AI学习太空站”等展项。

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适时更新展区,对科技馆来说并非易事。目前,全省共有市级科技馆7家、县级科技馆11家。南京科技馆已开馆近20年,自2016年起启动分步更新改造计划,平均每年改造一个展区。除负一楼和二楼局部区域外,整个场馆4个楼层几乎翻新一遍,近几年平均每年更新展品30件左右,保持10%的更新率。“已先后完成机器人世界、基础科学、少儿科普体验、能源与环境、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中心、信息与技术这6个展区的改造。”张志强介绍。

近年来,科技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逐年增长。2023年,江苏省14家科技馆获得免费开放中央补助资金3453万元,主要用于门票收入减少、运行保障增量、展品更新等方面补贴。然而,这些资金并不能完全满足科技馆需求。

太仓科技馆馆长陆见青坦言,按照10年更新一个科技馆展项的频率,目前用于展品更新改造的资金投入是不够的。该馆所获“科技馆免费开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从2019年的50万元逐年增长至2023年的130万元,用于日常运行保障及展览设备维护更新补助。在2019至2022年这4年间,太仓科技馆改造了解构自然、化学探秘、信息技术等展区,12个展区涵盖“声、光、电、磁、力”等科学内容,共更新116件(套)展品,展品分区更加合理、主题更加鲜明。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让展馆“更”出新意?盐城科技馆馆长徐春凝认为,可以从本土科普资源入手彰显特色。比如,盐城黄海湿地是数百万迁飞候鸟不可替代的栖息地,这里沿海滩涂广袤壮丽,湖荡湿地生机勃勃,生物多样性丰富,盐城科技馆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科普活动,使之与当地自然特色充分融合,打造融入自然的、开放的科技馆。

借力更新,联盟合作妙招迭出

对于中小型科技馆来说,大规模更新展区,不仅经济上吃不消,而且馆内放置更多新展品的空间也不够。陆见青有个巧招——把科技馆开到馆外去。2021年,太仓科技馆开始尝试开放式办馆,在原有馆校合作基础上,创新开展“探索与惊奇——行走的课堂”活动,与太仓市水务局、卫健委、城管局等携手,在太仓市节水教育基地、健康生命馆、垃圾分类等主题科普馆及太仓市西工大“未来三航人”、吴健雄陈列馆等科普教育基地挂牌设立太仓科技馆分馆,整合科普资源,围绕展品进行课程研发。

将科技馆开到校园里,可有效拓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空间。像盐城科技馆与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协议,打造该市首个“校园科技馆”,500余件湿地与海洋类标本持续发挥科普价值。

“经费不充裕,就想办法‘嫁接’大馆资源。”徐春凝介绍,上海科技馆在闭馆升级后,盐城科技馆接手了部分展品,使其得到再利用。2021年5月,上海科技馆先后与盐城科技馆、嘉兴科技馆、六安市科技馆这3家长三角科普场馆开展合作共建签约活动。四馆签约后,在展教活动、科学表演、科普剧、联合办展、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实现共同提升。此外,盐城科技馆还与扬州科技馆、泰州科技馆形成“三馆联动”,分别将特色科普资源带到其他两市巡演,并一起研发展品、申报项目等,既降低了成本,又盘活了科普资源。

借助联盟力量,让科技馆“常开常新”。张志强介绍,南京市科协发起成立“南京现代科普场馆联盟”,汇聚整合全市科普资源,构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目前,联盟成员单位累计达62家,其中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5家、省级43家、市级3家,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1家,覆盖11个区,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优质科普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科普资源连接,有利于形成区域科学传播合力。今年,南京科技馆联合南京海底世界、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紫金山自然学堂和昆虫博物馆推出“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等,发布6条科普游线路,与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中心共同策划“场馆联盟公开课”,5个特色课程纳入“爱上科技”夏令营。科普宣传周期间,策划开展“2023年科普场馆联盟科教科普资源展”、“第二届南京科普产业发展论坛”和“中国科学院驻宁五所建邺区科普共建启动仪式”等活动。

与科技企业合作,对于科技馆来说是条“捷径”。“南京现代科普场馆联盟”成员单位中,就有不少科技企业。在南京科技馆,科大讯飞AI展区内人头攒动,不少青少年正在与AI对话、练习AI绘画、与AI比赛下五子棋……张志强说,南京科技馆与业界知名的合肥磐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引进高质量商业临展,今年暑期与“超感世界”策展方开展第二次合作,去年合作的“机械幻城”临展曾大受欢迎。

打造“江浙沪一小时科普圈”。8月18日,由太仓科技馆、杭州临平科技馆、上海松江科技馆联合举办的2023“逐梦苍穹 飞向未来”航天主题科普联合行动启动。来自太仓和上海松江的100多名青少年走进太仓科技馆,参观“糖果乐园”“宇宙诞生记”“电磁奥秘”等常设展区,观看科学秀“涡环空气炮”,体验木艺主题科普课“趣味刨花”,动手制作“水火箭”,并一起探索火箭升空的奥秘。在科技馆室外广场,“水火箭”在空中画出一道道弧线。

“未来,江浙沪这3家区县级科技馆将继续携手合作,积极探索适合于中小型科普场馆发展的方向及路径,共同努力为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作出有价值的创新实践。”陆见青说。

迭代焕新,布展“保鲜”任重道远

一些设备显示在维修、新鲜展品不够多、配套服务不够完善……这些基本成了中小型科技馆的“通病”。如何吸引游客常来“逛”馆、在馆内获得新鲜体验,是不少科技馆面临的难题。

记者从一些省内中小型科技馆了解到,由于工作人员人数不足,许多科教活动无法开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海门科技馆通过购买第三方团队整体运营服务,由其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展览展示、科普项目研发、教育活动开展、日常维护等任务,持续开展优质科学教育活动。

“许多中小型科技馆会面临‘新馆效应’带来的问题——新馆开展一两年后,客流量出现下跌。”陆见青认为,为了打破这一“魔咒”,太仓科技馆在“校馆合作”上做足了文章,从2019年3月启动馆校合作项目,发挥“第二课堂”功能,起到科普教育作用。“4年多来,我们接待了太仓62所学校的学生共7.6万余人次。”

省科协科普部部长金雷认为,科技馆要长期保持吸引力,通常3—5年就得进行产品更新换代,提供更多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项目。“科技馆要想吸引人气,就得接地气,不仅要在展品上下功夫,还要在衍生服务上‘出花样’,比如开发文创产品、各种体验项目等,为用户提供多元服务。”

南京科技馆就此开展积极探索,今年暑假开设“双减”科学托管营,每日安排多种类型课程,包含航天、天文、展区深度讲解、无人机飞训、桨板运动等,其间穿插看电影、科普活动等环节,达到寓教于乐目的。这一品牌活动自2022年2月启动以来已开展60余期,包括绘本故事会、艺术手作、非遗传承、天文、地理、无人机、仿生机器人、航空航天、生物多样性、守护长江、地球日等14类主题,受众已近2000人。

在张志强看来,科技馆建设在内容上既要体现历史性又要体现时代性,要让公众了解科技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引发人们对未来的畅想。“科技馆应充分挖掘科技发展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和人物,同时关注最新动态,不断更新馆内科普内容,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和技术,让公众了解科技最新发展。”他坦言,受投入资金不足、科技产品科普化滞后等影响,目前展区建设还难以赶上科技发展的速度,“这就要求科普活动及时跟上,通过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实践等方式呈现新科技,让科技馆布展与科技发展保持同频。”

记者 程晓琳 蔡姝雯 张宣

记者手记 >>>

让科技馆成为“长红打卡地”

这个暑假,伴随着国内旅游和研学旅行的火热,省内各大科技馆人头攒动,仅南京科技馆7月客流量就达15.6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8月门票更是几乎每日约满。“科技馆热”不仅反映这些年来科普场所建设成效,更折射群众对科普知识的巨大需求。

在“科技馆热”背后,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很多人将科技馆当作“一次性打卡地”,基本不会第二次光顾。如何让科技馆“常开常新”变身“长红打卡地”?这就需要内外部资源协调联动不断优化。

科技馆需要周期性地更新科普资源,提供新颖、有趣味的科普内容。但是,许多地方的科技馆一旦建成,馆内科普资源基本再无更新,对人们的吸引力自然也就难以持续。适时更新科普资源并与当地特色相结合,有助于保持人们对科技馆的新鲜感,在吸引新客流的同时,让老客流也“常回来看看”。

与教育融合,助推科技馆成为“长红打卡地”。在科技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科技馆资源可与教育内容加强供需匹配并形成联动效应,借力沉浸式教育,为科技馆带来丰富客流资源的同时,实现寓教于乐,让越来越多的人来过一趟后还想再来。

科技馆还可以开发多元产品服务,吸引游客“常来打卡”。比如,山东省科技馆咖啡厅推出的“机器人手冲咖啡”,号称可完美还原咖啡大师冲泡手法,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打卡;上海科技馆时常上新文创产品,已诞生“十二生肖新春礼盒”等爆款,在增加营收的同时丰富了游客体验。

科技馆火热,折射出群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追求。让科技馆成为人们常来常新、常看常新的“长红打卡地”,有助于不断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养。(张宣)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