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度假
乐享家门口的幸福“食”光 社区食堂吸引年轻人来“蹭饭”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网     时间: 2023-08-28 10:26:57

10年前,为解决念四二村高龄残疾独居老人傅奶奶的吃饭问题,邗江区双桥街道虹桥社区想过很多办法,最后由专人送餐才让问题彻底解决。在此基础上,虹桥社区建起服务双桥街道8个社区的老人助餐食堂,送餐服务对象也由1个人扩大到50多个人。


(资料图片)

10年来,虹桥社区老人助餐食堂已成扬州城区社区食堂中的“老字号”,众多以解决老年人吃饭难为己任的社区食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甚至年轻人也爱来这里蹭饭。

社区食堂在服务老年人的同时,能否成为全龄友好食堂?近日,记者走访了城区部分社区食堂。

家门口的社区食堂

探访

社区食堂真方便

老年人吃饭难题得到解决

社区食堂在不同社区有不同的叫法,有叫社区食堂的,有叫中央厨房的,有叫助餐点的,有叫爸妈食堂的,等等,虽然名称不一,但服务对象都是老年人。

2020年8月10日,景区广储社区“老龄居”助餐点开始营业,至今已有3年多,每天前来吃饭的老年人有四五十人。广储社区负责人介绍,本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占社区总人口的近1/3,其中80岁以上的有333人,他们年龄大、身体弱,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吃饭是一大难题。老年助餐点的设立,解决了高龄独居老年人日常吃饭难的问题,有的老人从助餐点开张就来代伙,已经吃了3年多。

“助餐点已经成为社区老年人的大食堂,这里的食材新鲜,饭菜每天不重样,少糖少盐少油,适合我们老年人。”在广储社区助餐点,拎着饭盒的严顺英奶奶说,她今年80多岁了,无论是上街买菜,还是回来烧饭烧菜,都力不从心,有社区食堂真方便。

为了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双桥街道虹桥社区的老人助餐食堂服务范围,从1个社区扩至街道的8个社区,并辐射周边社区。家住西湖街道紫薇苑的张奶奶今年94岁,平时一个人居住,4年前从媒体上了解到虹桥社区助餐食堂可以送餐上门,辗转找到食堂负责人杨庆国,成为虹桥社区助餐食堂的固定食客之一。目前,虹桥社区市区食堂的服务对象已辐射到文汇街道、西湖街道、东关街道的多个社区,每天固定服务对象近50人,有的子女为解决家中老人的吃饭问题,找到并请杨庆国帮忙代送餐。

年轻人爱上社区食堂

运营

餐标基本属于平价

社区食堂靠什么维持运营?

据了解,城区的社区食堂的价格基本属于平价。

“刚开办时,有政府购买服务发放的老年人就餐券,单日最高就餐人数一度达到200多人。前几年,街道会根据实际订餐人数给予一定的补贴。”虹桥社区社区食堂负责人杨庆国表示,为了降低采购成本,无论冬夏,他每天早晨4时多就到批发市场,采购当天的食材,尽管如此,目前也只能维持运营。

“社区食堂是基层民生服务的一部分,为了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亏也要坚持做下去。”广储社区助餐点有关负责人王圣平表示,老年人每天来吃饭,还能和其他老人聊聊天,拉拉家常,温馨的气氛能缓解他们的孤独感。目前,助餐点能够正常运营,多亏有政府补贴,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进来,支持社区食堂。

广陵区汶河街道旌忠寺社区“爸妈食堂”是爱心力量支持创办的社区食堂,“爸妈食堂”成立于2021年11月,由爱德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支持,扬州文峰慈善基金会引入并落地运作。旌忠寺社区主任张雪松介绍,他们每天为50名困境老人提供午餐,主要是老年人群体中孤寡、失能、残疾老年人。受助者是由旌忠寺社区、扬州文峰慈善基金会共同进行入户走访、召开征求意见会等程序后确定,每周一至周五提供午餐,由老人们到社区“爸妈食堂”来打餐,每餐四菜一汤,如地三鲜、木耳西红柿豆腐、土豆茄子等,仅象征性交1元钱。对于行动不便老人,志愿者会上门送餐。为了支持这一公益项目,全年有100多名志愿者投身其中,从早晨的拣菜、洗菜,到中午打饭打菜,到部分老人送餐上门,全部由不同的志愿者完成。

转型

从老龄到全龄 年轻人也爱上了社区食堂

社区食堂虽说是为了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而兴办,但记者走访城区多家社区食堂,排队打菜的人群中,各年龄阶段均有,不少年轻人也爱上了社区食堂。

“工作单位没有食堂,我中午不回家,以前不是点外卖就是自己带饭,社区颐养中心食堂开张后,我就来代伙,已经吃了几个月。”在景区平山乡西华门社区颐养中心食堂,正在吃饭的小窦说,颐养中心食堂不仅就餐环境好,饭菜也经济实惠,比吃外卖划算多了,来这里吃饭的年轻人很多。

另一位吃饭的中年人表示,这几天爱人生病,家里没人做饭,自己就来社区食堂“蹭饭”了,回去时顺便再给爱人带一份,干净卫生,就在家门口,也方便。

该颐养中心负责人介绍,该食堂每天都有60多人前来就餐,其中年轻面孔逾1/3,因为方便、实惠,原本服务于老年人的颐养中心食堂,已经成为老少共享的社区食堂。

“我们这里除了服务老年人,还正常对外营业,来者都是客,只要进门的都可以吃饭。”位于老虎山路的梅岭街道中央厨房工作人员陈先生告诉记者,中央厨房里的一切都按营业中的饭店标准运行,想吃什么,可以点什么,但价格亲民,这里菜价比外面要便宜30%-50%,蔬菜5元,小荤8元,烧肉之类的10元,营业时间为上午9时到下午1时,下午4时20分到晚上8时,主要就是为了方便更多的人就餐。

方便卫生、经济实惠,不少居民爱上了家门口的社区食堂。

一位老人选择饭菜

声音

“食堂+”模式能否开启社区食堂新春天

“老年人普遍比较节俭,有的子女给他们订餐,骗老人说这是免费的,或把价格减半告诉他们。”杨庆国表示,如果没有政府补贴,没有公益支持,社区食堂要维持老年人能够接受的价格,对于经营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为了扩大业务,虹桥社区社区食堂推出了针对社区居民的子女团聚、全家欢聚等家庭聚餐类服务,办一桌家庭聚餐的价格在二三百元。还有的老年人请社区食堂代加工肉圆之类的菜肴,“这是拓展服务的一个方向,但目前以方便居民为主,收费很低。”杨庆国介绍。

吸引其他年龄群体就餐,也成为社区食堂的一个方向。平山乡西华门社区颐养中心食堂目前约有1/3的食客为年轻面孔,甚至还有老人带着孙辈过来一起吃饭。有关负责人介绍,社区食堂微利,为了维持运营,就要薄利多销,每天必须有一定的就餐量。开业以来,他们组织了包粽子、掼蛋比赛、美食联欢等多种活动,不但吸引老年人参与,也吸引其他年龄层居民关注社区食堂。

此外,西华门社区颐养中心食堂还与颐养中心其他养老服务功能相结合,形成“社区食堂+”服务模式,除了就餐,颐养中心内书画室、茶室、活动室也一应俱全,满足了老人们的不同需求。据该助餐点负责人俞鸣介绍,将社区食堂服务嵌入到养老服务之中,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到多样化助老服务,也会为社区食堂“吸粉”。

据媒体报道,上海较早布局社区食堂的街镇多为居住型社区,社区食堂大多开在居民区内,主要面向老年居民。随着社区食堂模式的推广,很多有居民、有办公人群的街镇,将社区食堂开到沿街面的市口,面向全人群开放。为摊平成本,不少有条件的社区食堂在街镇支持下面向社会开放,引入客流,实现薄利多销,以增加社区食堂的收入。

业内人士认为,在生活节奏紧张的城市,这种主动调整社区食堂定位,服务全人群的做法,也是未来社区食堂的生存之道。社区食堂也可因地制宜进行一些创新,打破单一的用餐功能,更好融入社区居民的生活,让社区食堂“暖胃”更“暖心”。

通讯员 张慧 记者 程宝军 仲冬兰 文/图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