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授昌
近几年,老夫聊发少年狂,在处理了大量藏书以后“旧病复发”,又开始买书了。古代文人“种竹欲借地,买书常卖田”,我们现在衣食无忧,无此窘境,买几本书没有问题,于是乐此不疲。
(资料图片)
想年轻的时候,离开学校下乡,没有书读,偶尔发现一本书都是如饥似渴,插队落户几年太闷了,后来知青间总是暗地里传看一些漏网的小说,《静静的顿河》《珍妮姑娘》就是那时候读的,记得还有一本《魍魉世界》,没有记住作者张恨水,只记得读着读着书页里经常有米粒,那是藏在米袋里转到我们村的。那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直接像跨河坎一样跳过去,直追书里的情节,关注人物的命运,“魍魉”两字读半边居然读正确了。
后来有机会在扬州读书,听到消息,跟着一帮人半夜到文昌楼书店排队买书,棉袄肩上用粉笔写了排队的号码,轮到我,只能买到《唐诗选》上下两册和《古文观止》上下册,记得好像是两元一角和一元九角,一共四块钱,皱巴巴的票子递过去,接过四本硬实实的书兴奋异常。
这以后买书都是要逛书店,每个星期都要去书店转转,有限的工资送书店不少。记得买书最“上算”的一次是学校图书馆要处理一部分教材和多余的图书,三文不值二文的,买了好多本书,一部外国文学选集只有一元钱,刘熙载的《艺概》,至今翻出来封面上有个红印章,长方框里面是“报废”两个字,两字之间有钢笔写的:0.2元。
经常买书,与书店营业员都熟悉了,进书店他们就会主动向我推荐一些新书。后来,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在杂志上一出来我们就先睹为快,然后办公室里就讨论,然后在文选课上就插进去闲聊,那时杂志也订了不少,至今书橱底层还有几堆那时的《小说月报》。
做班主任,一次学校突然通知我赶快去书店,以为来了什么重要的新书,结果去了以后看到我们班一群同学在那里,七嘴八舌中知道是一位同学买书结账时少算了一本,偏偏被一个新来的年轻的营业员查到,说是偷书,补交钱了还要通知学校处分,学生人多闹起来了,于是打电话到学校,学校派班主任去解决。我知道了情况,心里笑了,“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没有与营业员直接沟通,而是找到他们经理说话,老熟人见面都笑了,经理手一挥走吧!那个同学一路委屈,我倒是欣赏他喜欢读书的积极性,喜欢买书的都是好学生,没有处理。“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做教师我记着《学记》里这句话,学生知道我喜欢买书,所以他们也喜欢买书,后来这位同学工作以后很快做学校教导主任了。
再后来我到了一个地方出差必定安排逛书店买书的时间,在南京,在上海的书店都买过书。朋友为我刻了一枚藏书印,每一本新书回来盖印都像是一个古老的仪式,好像一个将军又攻克了一座城池,攻占了一片土地,办公室里有人开玩笑问过我,买书愉快还是吃肉愉快,我答案是都愉快,当然他们说的是钱的意思,那时经济有些窘迫的,以后每每逛书店想起这个问题对我也有些警觉,非心仪不买。
后来工作就忙了,专业论文写不完,扬州的书店好多年不进去了。有一次到北京看望孩子,在王府井大街逛街进了一家书店,进去走到文学的书架看看,一本中意的都没有,很多书都有漂亮的“腰封”,这个专家推荐,那个专家叫好,硬是不入我眼,那次孩子看我空手出来只觉诧异。
经历了藏书处理的过程,冷了一阵最近又开始买一些喜欢的书。现在老了买书主要是捡漏,买一些以前想看而没有时间看的闲书,这会儿买书不要逛书店,“孔网”是我的最爱。手机上“逛”,看中一本书,看介绍看价钱,点击一下,不同卖家的书价可以从低到高排序,旧书不要讲究,低价格的只要书的品相好就可以下单,支付方便,然后人家就发书了,可以查看快递的行程,经常喜欢打开那个地图,看到书从哪里寄出,到了什么地方,看地图上的汽车在蠕动特有意思。有趣的是孔网的很多书到手一看也是“一手书”,不是新出版的那种,是出厂以后没有人翻阅过的书,有的是积压的,有的是推销的,我在孔网很多书到手都是塑封包装的,簇新,但是价格便宜,就直接买了。
一般来说,旧书肯定比新书便宜的,同一本书在孔网买的旧书肯定便宜,特别是我们喜欢淘旧书,孔网应该首选。京东、拼多多旧书少,他们主要卖新出版的书。
南宋诗词大家方岳曾在泰州为官,做过不少好事。方岳一生官场不得意,但写的诗句清新脱俗,在《山居七咏·经史阁》里有“买书堆屋当藏珍,砚水生春玉作麟”的句子,合我意,至今记得。
作者简介:
扬州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文学教育,从事文学理论及语文教学论教学。有研究论著、散文集出版。
下一篇:最后一页